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德模范 >> 巾帼风采 >> 正文

启迪智慧的郭淑新老师

编辑:吴佑平 预审:章瑜 发布日期:2016-10-08

20079月,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作为硕士生考入了郭淑新教授门下。

见过郭老师的人都觉得她谦和儒雅,宽容豁达,平易近人,特别有亲和力。我觉得这不仅因为她本性善良淳朴,而且得益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郭老师在敬畏伦理研究方面最有心得,是国内最早从事这一研究的学者。她认为,敬畏既是一种情感、态度,亦是一种信念、德性,更是一种博大的智慧;“敬畏伦理”勾连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中道和合”原则,能够把道德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实现人格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敬畏伦理,是建立在敬畏感基础上的对人的生命本体、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万物关系的德性体认,能从道义上为敬法畏律提供道德支持,为社会和谐奠定道德基石,为人格完善提供内在动力;体现的是尘世间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对美好德性的敬仰、向往和追求。郭老师的这一研究不仅为中国生命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她践行着这种德性伦理规范,从而使其人生充满了诗意和感召力。

郭老师大学毕业后即留校任教,潜心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一头扎进中国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等领域进行研究。迄今为止,已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其中《胡适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敬畏伦理研究》等学术著作获得学界好评。她长期研究中国哲学,对中华国学经典的精髓和要义进行发掘,对其蕴含的深刻义理进行解析,并能“转识成智”,提升境界,升华人格,彰显人生“大智慧”。

郭老师认为,作为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一是尽量多读、精读古今中外思想家的著作,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他们说了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其次是要多做读书札记,不必宏篇大论,三五百字也可以,但必须是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地”;第三要有问题意识,她曾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并告诫我问题意识是一个学者能出成果的基本素质。至于具体读哪些书,写什么内容的文章,她并不强加规定,更不强求我按照她的思路做研究。这种被称为“无为而治”的指导方法使我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学习、研究的创造性。郭老师的无为而治,达到的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上课之后所交的作业、试笔所写的论文,她都认真批阅,大至文章的逻辑结构,观点表述,小至标点句读,都一一斟酌。每次,我拿文章向她求教的时候,哪怕再忙,她都会腾出时间,耐心地给我讲解;而且每次都加以鼓励,哪怕很小的进步,都不吝表扬。在郭老师的鼓励、指导下,半路出家、基础比较薄弱的我,取得了一系列的收获:在《齐鲁学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和《安徽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获得安徽师范大学首届“冯燊均国学奖”。这一切成绩都凝聚了郭老师的心血,没有她的细细评点、修改,以及点拨与肯定,我也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郭老师不仅是学术上的良师,亦是生活上的益友。她对我总是和颜悦色,我在她面前也非常放松,没有师生之间的拘束。她非常关心我的生活,提醒我要做一个好母亲、好妻子。我从小没有养成干家务的习惯,郭老师便经常嘱咐我,一定要事业家庭兼顾,“既要站稳讲台,又要上得灶堂”,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郭老师不仅学术上建树颇丰,更具有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温柔贤淑,最难得的还有一手好厨艺。也不知她是否有意引导,在讨论学术问题之余,她还经常跟我切磋厨艺,在她的指导下,我的烹饪技术也大有进展,家务活也越干越多,越干越轻松,生活也比以前更加和谐有趣。

郭老师潜心钻研学术,凝练人生智慧,知行合一,生活学术化,学术生活化。她心态年轻,乐观开朗,自信热情,始终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在任何时候,哪怕遇到挫折或坎坷,始终微笑面对,微笑解决。郭老师不是那种皓首穷经、钻在故纸堆里的苦行僧,她热爱生活,注重家庭,每次见到我,总要问问孩子和家人。她所追求的是人生的全面和谐。

感谢您,郭老师,言传身教,以最为朴实的言语,最为真挚的情感,启迪我人生的智慧,使生活变得充盈,使生命更有质量。是的,学问是一门艺术,生活更是一门艺术,您对真理的执着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您对生活的热爱鼓舞着我用爱的眼睛发现点滴的精彩,您对学子的谆谆教诲更是让我们深受感动,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继续师从您,快乐地学习,诗意地栖居。(刘桂荣,政法学院2011级博士生) 

审核者:吴佑平 审核日期:2016-10-08